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文化馆>>老物件>>老物件活动

五味纷陈──半世纪的中国生活记忆”展览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开幕

发布日期:2013-05-28  

经过两年时间的筹备运作,由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与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联合举办的“五味纷陈──半世纪的中国生活记忆”展,7月5日晚终于在香港历史博物馆正式开幕了。这是朝阳区文化馆馆藏老物件首次出境展出,从7月6日至9月26日的两个多月展期,也是老物件外展以来最长的一次。展览旨在为香港市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另辟视角了解祖国,进一步增强两地的文化交流与认同,在寻常事物中体味历史的变迁,珍惜当今幸福生活的可贵。


  展览开幕式


  开幕式上,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署长冯程淑仪,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委员会主任黄晓伟,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馆馆长徐伟,及香港历史博物馆总馆长梁洁玲等四位主礼嘉宾共同为展览剪彩。黄晓伟主任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她对香港历史博物馆为展览付出的辛苦努力表示感谢,希望展览能够唤起人们对身边老物件的珍视,并预祝展览圆满成功。冯程淑仪署长在致辞时谈到:“这些昔日俯拾皆是的寻常物品,满载着一代人的集体回忆,成为追溯社会发展脉络的媒介。展品不但从多方面展示内地民众五味纷陈的生活点滴,也让我们感受到,即使在物质贫乏的年代,人们也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开幕式后,领导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展览,朝阳区还将市级非遗项目彩塑兔爷赠予香港康文署署长。

  展览概况


  展览共分为“票证年代”、“生活杂拾”、“红色记忆”、“婚姻大事”和“奔向小康”等多个展区。朝阳区文化馆精选了290余件时代特点鲜明,能代表一段时期百姓生活状态的老物件参展。展览中,人们可以通过沙包、陀螺、玻璃球、弹弓来怀念天真无瑕的童年;从连环画、小人书等旧时的书籍体味少时求知的乐趣;建国时的锅碗瓢盆、煤油灯、陶瓷用具、补丁衣服等生活用品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旧时的衣服、鞋帽回忆着过去的模样;当年令人振奋的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冰箱等家电是科技发展的象征;钟表、台灯、门帘、老镜子、小板凳等展现着过去的温馨;理发推子、针线、袜板、千层底会让我们在泪眼中忆起母亲的伟大与慈祥。所有的这些都那么令人难忘,让人在叹息时光荏苒之余去发现生命真正的含义。


  突破两地文化差异是布展遇到的一个难题。对内地居民来说,即便没有任何说明文字,当大家看到曾经使用过的老物件时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共鸣。但对香港居民来说,一些物件他们不仅没使用过,甚至从未见过。为此,主办方为每件展品附上了详尽的说明文字,讲述物品背后的故事;配以200多张老照片,现场播放东方红、红色娘子军等经典电影片段及物品使用者们的视频短片;此外,还抓住与参观者的互动,如把小人书扫描进ipad里,供参观者现场翻阅,举办一系列专题讲座及工作坊等。丰富多样的展陈方式,立体呈现了1950至1990年代大陆居民的生活面貌,和这些老物件曾经发挥的重要作用。


  媒体见面会


  开幕式前,历史博物馆还举办了记者见面会,徐伟馆长向各界媒体介绍了展览背后的故事,并接受了香港TVB电视台、香港卫视两家媒体的特别专访,媒体们均对本次展览颇有兴趣。当晚到场参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