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

朝阳区农村文化大院传承民俗技艺,迎接十三五开局之年

发布日期:2016-02-02  

2016年正逢朝阳区“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朝阳区文化馆为充分展示“十二五”以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朝阳区农村、农民生活发生的可喜变化,同时喜迎新春佳节,于2月1日下午,在朝阳区群生农村文化大院举办“传承民俗技艺”迎新春联欢活动。小小剧场内,容纳了百余名村民。

下午2点整,群生文化大院内外就开始热闹起来。小院中,锣鼓喧天,群生文化大院的4头“金陵祖狮”上下腾跃;全盛文化大院的表演者都身着单衣,卖力进行“中幡”表演;还有飞叉刘文化大院,银铃般的响声配上一团团红色的火焰,展现绝技“火云飞叉”。村民都纷纷拍照摄影、拍手叫好。剧场内,村民们高高兴兴地贴春联、挂年画,精心地布置会场。正值小年儿,桌子上还摆上了糖瓜儿应景,充满着过年的气氛。

此次活动借此新春佳节,传播民俗文化、传承民俗技艺、传扬民俗美食。过年了,大家都想添点喜庆、吃些好吃的。活动中特别邀请到了著名民俗美食专家姜波老师向村民讲述老北京年俗文化。姜波老师讲到:今天是二十三小年,就是开始过年了。老北京讲过年就是“老爷子的毡帽、老婆婆的年糕、小姑娘的花儿、小小子的炮。”说的就是一个除旧迎新。小年习俗是吃糖瓜祭灶,糖瓜寓意着福气连绵。姜波老师从福字不能倒着贴讲到怎么给压岁钱,一条条老理儿,文化中渗透着智慧和幽默。

同时,姜波还现场制作了老北京美食“打面仓”。打面仓是官府里的著名小吃,面仓意味着来年仓满五谷丰登,打制过程中的糯米越粘越糯越发,也有新年发财的寓意。此外打面仓食用中的芝麻还隐含着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好兆头。在姜波老师制作之后,许多大妈、大爷都自告奋勇,上台尝试制作打面仓,做好后分发给大家吃。许多阿姨都说这个好!制作简单,过节的时候可以给孙子做着吃了。作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蜜供姜”第五代传人的姜波老师还带来了蜜供、艾窝窝等小吃现场赠送给村民,村民们一边吃着小吃、一遍听着民俗话家常,共享欢乐时光。

村民品尝美食之际,来自多个朝阳区农村文化大院的精彩节目也轮番上演。刘鑫文化大院的经典民乐演奏《喜洋洋》热闹开场;快板刘文化大院的群口快板《文化大院一枝花》将11个文化大院的故事逐一呈现;全盛文化大院的耍大刀、掷石锁赢得了热烈掌声,还有几位村民上场尝试了80公斤大弓的拉力,周全盛师傅更是同时拉开5张弓,摆出了孔雀开屏的造型,博得了满堂彩;还有群生文化大院的戏曲演唱《大院贺新春》,无一不展示出朝阳农村积极向上的文明风貌。

2016年,朝阳区文化馆将继续支持农村文化大院发展,围绕朝阳区“十三五”整体规划,进一步探索农村文化服务方式,切实推进农村基层文化发展,为朝阳发展大局凝聚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