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非遗保护中心开展丰富活动迎接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发布日期:2017-06-12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自2017年起,“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借此之机,朝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精心策划,创新方式,于6月9日-11日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保护和传承活动,宣传朝阳区历史文化底蕴,发挥文化遗产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迎接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
6月9日晚,在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通惠河岸边的朝阳区高碑店乡漕运广场上,举办了以“厚植文化底蕴 传承中华遗产”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当天活动包括文化表演、非遗项目展示、朝阳漕运文化展览及有奖问答等丰富内容。由段保华先生带来的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仪阴阳指和著名快板书大师梁厚民带来的《奇袭白虎团》拉开了活动的序幕;灯彩扎制技艺、京剧脸谱彩绘、北刘动物标本制作技艺、传统香制作技艺和皇家段氏两仪功夫等5个朝阳区非遗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朝阳漕运文化展览更是吸引了众多的目光,许多人纷纷围绕展板,仔细阅读及观赏通惠河、温榆河、肖太后河等几条河流的简介及照片。为了鼓励大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加深观众对我区历史文化资源的了解,现场还专门设计了有关漕运文化知识的有奖问答。
朝阳区文化委员会高春利主任讲到:“虽然如今,运河已经不复漕运的实际功能与意义,但今天我们展出朝阳区的漕运文化,其所积累的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意义,底蕴厚实、内容丰富、多姿多彩。希望此次漕运文化展览使更多朝阳及北京市民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培育普通百姓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传统文华得到普及、传承和发展,提升全民素养。”
第四届“芳草非遗嘉年华”
6月10-11日,第四届“芳草非遗嘉年华”以“感受文化色彩,领悟遗产真谛”为主题,并移师北京民俗博物馆举办。历史悠久的有形文化遗产与无形文化遗产相得益彰,增添了活动的韵味与意境,受到参与者的热烈欢迎。10日上午举行了活动开幕仪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红门地秧歌”精彩开场,古筝、快板、武术、吟诵等社团的学生们也展现了丰富的节目,进行成果汇报演出,并且现场还为朝阳区第二批北京市民协小小民协会员颁发了纪念章。
随后,学生们自发结成小组,体验现场丰富的非遗项目,泥塑、国画、刻拓技艺、兔爷、灯彩扎制、古代机械、绒布唐、裰绣、扎染、毛猴等等应有尽有。还有家长带着小朋友慕名而来,不仅陪伴孩子,许多家长们也玩得不亦乐乎。学生们有的放起了刚刚制作好的风筝,有的和自己制作的灯笼合影,还有的展示和伙伴们一起完成的字画,全都沉浸在非遗项目带来的乐趣中。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丰富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唤起了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意识,今后,朝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也将更加努力,促进全民参与、保护好我区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传承和发展好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